通知公告
首页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导航
通知公告
2019年江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通知
时间:2019-11-01 来源: 钱沁瑛 点击数:

相关学院:

        为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改革,进一步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,加强研究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的建设,学校决定推进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工作,通知如下:

一、建设目标

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坚持“质量第一”的原则,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,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,促进课程教学的科学化、规范化。重点建设一批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、富有创新特色和示范效应的精品课程;打造一批学术造诣高深、梯次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生教学骨干团队;编著出版一批反映我校学科特色和教学水平的研究生精品教材,全面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。

二、立项要求

1)七个一级博士点所在学院及两个公共课开课学院(外国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)根据实际情况,自行筛选、确定,重点打造一门研究生精品课程,课程类型不限。每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周期原则上为二年,最长不超过三年。

2)采取团队建设制。每门建设课程由一位学术造诣高、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,2-4名骨干教师组成课程教学团队进行申报和建设。通过2-3年的建设,形成一支结构合理、人员稳定、教学水平高、教学效果好的课程教学团队。课程负责人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,原则上已从事三年以上研究生教学工作,教学效果良好。

三、建设内容

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要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、教学方法与手段、考试方式、教材建设、网络平台建设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形成鲜明的风格与特色,具体为:

1)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

基础理论课应科学地体现其基础性、宽广性和系统性,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应把握得当;专业课应体现实践性、先进性和前沿性,有利于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。

2)教学方法和手段

针对研究生教学学术性、交互性强等特点,在教学方法上要综合运用案例式、讲座式、研讨式、实验(实践)教学等多种途径、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“立体化”教学,积极推进翻转课堂。

3)考试方式

要结合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与手段、实践教学等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,根据研究生以及学科专业特点在考试方式上形成鲜明的特色与风格。

4)教材

鼓励本校教师编写有特色、高质量、填补国内空白的研究生精品教材,学校给予一定额度的经费资助。

5)在线课程

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建设网络教学平台,将相关的教学大纲、教案、习题、实验指导、参考文献、网络课件、授课录像等上网公开,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、开放学习平台,在网上建立良好通畅的师生沟通渠道,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校共享,带动其他课程建设。

6)教学研究

支持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工作,潜心研究教学规律,逐步形成一大批理念先进、立意新颖的优秀研究生教学成果。

四、课程管理

1)立项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和学院共同负责制。课程负责人应做好教学团队成员的协调沟通与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,课程负责人所在学院负责立项课程教学的日常检查与指导。

2)学校按照资助标准对立项的精品课程予以投入,鼓励有条件的学院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。各类资助经费主要用于精品课件制作、课程调研、教学资料收集整理、教材编写及出版等。

3)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每门5万元,采取立项、中期检查合格、结题验收后分阶段划拨,划拨比例分别为50%30%20%。该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。主要使用范围包括:必要的参考图书及音像资料购置或复制、教案制作、参加教学会议的相关支出、必要的教学设备购置、教学材料的相关支出、课程建设劳务酬金等。劳务酬金在课程建设验收合格后方能支取,且不得超过建设总经费的30%

4)课程建设实行过程评估制,中期检查在建设周期达到一半时间时进行,结题验收在建设周期完成时进行。届时研究生院将组织专家随堂听课、研究生评教和集中会评。

5)验收合格者授予“江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”荣誉称号,颁发证书;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及国家级精品课程。验收不合格者,可延期验收一次,对于建设开展不力的课程,将减少或终止资助,直至撤销。

6)获得“江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”称号的课程,三年内每年度在全校范围内至少开设一次公开课,以保证课程质量和示范效果。

五、其他要求

请相关学院于1115日前将《江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表》交研究生院培养办(行政楼A520),电子版发送至邮箱:qianqy@jiangnan.edu.cn

联系人:朱老师、钱老师

电话:85913656

研究生院

20191031

申请表见附件

 

分享:

技术支持: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

校内备案号:JW备170075

地址: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

邮编:214122

联系电话:0510-85913652(综合办),0510-85197929(研招咨询)

服务邮箱:yjsy@jiangnan.edu.cn

研究生教育

微信公众号

官方微博